close

2022.03.02   我真是個很愛試驗自己的人哪!

以前的我,無論吃甚麼都可以快速消化掉,但是今年也許身體開始真正的老化,兩次吃了年糕之後,晚上到隔天都有很明顯消化不良的狀況,只好隔天早上不吃早餐,讓年糕消化掉,不舒服的感覺才消失。228連假前一天我出現感冒症狀(重度流鼻水、耳朵發炎),周六開始輕微發燒,一直燒到周一(這時鼻水已經完全停止,剩下鼻腔後側有點塞住),雖然精神和活動力還不錯,食慾也正常,但是發燒的人就是沒有權力去各種公共場所,只好在家煮飯,吃一大堆零食。這時看到之前冷凍起來的年糕也順便煮了。因為我不習慣吃消夜,所以就算很晚進食,9點之後也就沒有再吃任何食物。

週二上班前感冒還沒好,而第二次消化不良的狀況又同時出現時,我突然思考著:為什麼不試試24小時斷食?

這個想法緣自之前喜歡閱讀一些健康相關的資訊和影片,印象中有個斷食營的影片介紹,長時間的斷食可以讓身體的疾病自癒,似乎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,但需要有專業的輔助人員協助。而短時間的斷食就不需要,是人人可以簡單做到的,唯一需要的就是意志力和注意安全。

在開始斷食後,我也查詢了一下必須注意的要點,以免影響到斷食的效果:

  1. 多補充水分:茶、咖啡、檸檬汁、花草茶、純露等飲品都能喝,但是不能喝有糖、有蛋白質的飲品(看到飢餓30活動竟然發豆奶給參加者,覺得有點好笑---但是想想也沒錯,他們做的不是斷食,只是忍耐30小時的飢餓)
  2. 斷食期間可以補充營養品,但是要選沒有熱量以及水溶性的。脂溶性營養素雖然也能補充,但因為不是伴隨著脂肪進入人體,因此使用率會大大降低,浪費這個營養素原本的效果,而且由於沒有油脂協助代謝,補充過多對身體反而有害。
  3. 為了保持肌肉量,斷食期間是鼓勵多運動的,但要量力而為,因為有可能因頭暈或是飢餓而影響運動的強度。

斷食的時程與益處:(藍色為36小時內會有的益處)
1. 斷食時間達到12小時:開始分泌生長賀爾蒙-修復關節,製造新蛋白質、開始燃燒脂肪

2. 斷食時間達到18小時:細胞自噬-回收受損的蛋白質與微生物,轉換成新的蛋白質。消耗體內葡萄糖,開始產生酮(酮產生氧、抑制食慾、抗氧化,是更有效率的能源)T3甲狀腺素降低。

3. 斷食時間達到24小時:開始消除身體各種發炎(補充D3更幫助消炎),腸道休息、腸幹細胞增生,心血管功能變好,製造新腦細胞、開始修復腦。

4. 斷食時間達到48小時:開始產生幹細胞,治癒身體。

5. 斷食時間達到72小時:增強以上的效果。

※專家建議平時只要做186間歇性斷食,較長時間的斷食只需要定期做即可。斷食結束後的第一餐絕不可大吃,少量且清淡的飲食,讓身體在過渡期能適應回來。

查詢完以上斷食的益處與注意事項之後,我決定改為進行36小時的斷食。因為計算時間2/28晚上9~3/2早上9點,這幾天正好因為感冒無法去運動場所,消化不良讓我早上沒有食慾,也就是只需要捱過中餐和晚餐的飢餓感,隔天9點後再吃簡易的早餐就能輕鬆完成36小時斷食。

第一次斷食的紀錄和心得:
開始的時候,我心中一直有「這次的斷食很容易」的想法。3/1上午吃了綜合維他命B+C、維生素D、魚油(其實應該不要吃魚油才對)、葉黃素,飲用了黑咖啡、綠茶、白開水。下午1點半開始有飢餓感(斷食16小時),肚子發出很大的聲音,但自己的感覺其實還好,並沒有那麼餓。感冒症狀似乎有點好轉-原本後側有點卡卡的鼻腔開始通暢,不過感冒第5天也該恢復了。

下午5點,飢餓感漸漸變弱(斷食20小時),騎車回家的路上有一點飄飄然的感覺(可能是頭暈?)回到家因為太忙碌,對自身沒有太多覺察就過去了,但中途在試用新刀切蘿蔔片時,「不小心」就咬了那片蘿蔔,身體比頭腦有感,當下覺得自己很像殭屍,會不小心咬旁邊的人那種!小孩事與家事忙完之後,要休息時才是考驗的開始。因為感冒還沒好,躺著很容易咳嗽而睡睡醒醒,好不容易睡著時又一直夢見自己不小心吃了食物,就這樣反覆到早上,惡夢終於過去! 3/2早上耳朵不痛了,之前有點痛的膝蓋也恢復了。騎車時感覺頭腦特別清楚,特別是比斷食之前還清楚。

斷食結束後的第一餐,我先吃堅果,一小時後再補充優格,但吃完後胃開始不舒服。接著午餐的時候點了外送的湯,湯料超多而且是辣的!還沒吃完就開始肚子痛,痛了幾小時!後來查詢資料才發現,原來我完全吃錯了!下周再重試斷食吧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斷食36小時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浴光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